在湖北浠水县巴河镇的乡野间,一场因五保资金而起的风波,险些让血脉相连的兄弟俩走上决裂之路。所幸,浠水县检察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,以检察调解为笔,在法理与情理间勾勒出亲情和解的温暖画卷。
故事始于多年前,弟弟牛二(化名)因疾病且生活困难,被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,每月领取的五保补贴成为其生活依靠。起初,这笔资金由兄长牛大(化名)代为保管。随着生活变化,牛二提出自行掌管的诉求,在村委会见证下,牛大将此前 7 个月的五保资金一次性返还。然而,牛二坚持认为应追溯 9 年资金,质疑兄长侵占差额。经村委会多次调解,双方始终僵持不下,矛盾持续升级。
2025 年 1 月,矛盾终于激化。牛二携带刀具前往牛大家中索要款项,情绪失控下将牛大刺伤。案件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,移送浠水县检察院审查起诉。面对这起特殊的故意伤害案件,承办检察官没有机械办案,而是深入走访调查,发现矛盾根源在于兄弟俩缺乏有效沟通,亲情在经济纠纷中逐渐疏离。“简单起诉或许能解决法律问题,但难以弥合兄弟间的裂痕。” 办案检察官表示,唯有解开 “法结” 与 “心结”,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
为妥善化解矛盾,浠水县检察院迅速启动 “检察 +” 多元调解机制。检察官多次分别与牛大、牛二促膝长谈,既向牛二释明故意伤害行为需承担的刑事责任,又引导牛大理解弟弟对资金安全的担忧。同时,检察机关联合村干部、乡贤长辈、心理咨询师组成调解小组,从不同角度开展工作。乡贤长辈用兄弟俩儿时互帮互助的往事触动情感,村干部结合政策提出后续帮扶方案,心理咨询师则帮助二人宣泄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。
在多方努力下,坚冰终被融化。牛二眼含热泪向哥哥鞠躬致歉,承诺承担全部医疗费用;牛大紧紧握住弟弟的手,哽咽着表示谅解。双方当场签订和解协议,牛大出具书面谅解书,兄弟俩相拥而泣的场景让在场众人无不动容。
综合考量案件事实、牛二的认罪悔罪态度及被害人谅解等情节,浠水县检察院依法对牛二作出起诉决定,同时向法院提出判处有期徒刑 9 个月、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。“刑罚不是目的,让犯错者改过自新、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才是司法的价值所在。” 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一决定既彰显了法律的威严,又传递了司法的温度。
此案的成功办理,是浠水县检察院践行新时代 “枫桥经验” 的生动缩影。通过将检察调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既维护了法律的公正实施,又守护了珍贵的亲情,更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 “遇事找法、矛盾靠调” 的法治导向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和谐稳定的法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