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风格
您的位置:浠水县检察院 > 经验交流

红烛青锋丨徐久红:以法治之光点亮民生之路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8-01      

自 2017 年 4 月入职浠水县人民检察院以来,徐久红在检察岗位上履职尽责已有八年。在守护公共利益的队伍里、防汛抗疫的一线中、脱贫攻坚的田野上,始终有他踏实工作的身影。他以务实作风履行职责,用坚守诠释岗位担当,是检察系统里一名积极进取、廉洁自律的青年干警。

 

公益诉讼,在较真履职中传递法治温度

徐久红始终把 “人民利益” 放在心上,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起经手案件。在刑事检察部工作期间,他协助检察官办理各类刑事案件 210 件,案件办理严格遵循法定程序,无一冤假错案。转至第四检察部后,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157 件每起案件均锚定 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 这一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。因工作扎实,他多次获评院 “先进个人”“优秀共青团员”,还被团县委评为全县 “青年岗位能手”。

在张某某故意伤害案办理中,面对仅有的模糊监控和被害人单方陈述,他和办案团队一起逐帧查看录像、反复研究细节,还到现场模拟还原经过。经细致核查,最终认定被害人轻伤系自身行为所致。此前,公安机关因担心信访风险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,检察机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、以法律为准绳,依法作出法定不起诉决定。这种对真相的执着、对程序的坚守,是检察办案的常态,也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公正。

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中,检察机关牵头推动,他配合开展协调工作,促成县住建局、民政局联合排查全县公共场所,新建无障碍卫生间 28 间、改建 82 间,切实保障了残疾人、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权益。该案经验得到上级检察机关肯定,相关做法被最高检官网及《中国网》《检察日报》报道,为公益保护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。针对哺乳期妇女权益保障,他配合团队对接县发改局等 5 家单位,推动整改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问题,最终新建母婴室 18 个、改造 7 个,让特殊群体需求得到更细致的关注。

 

防汛抗疫,在一线坚守中践行检察担当

面对急难险重任务,徐久红和同事们始终冲锋在前,用行动落实 “检察为民” 的要求。2020 年汛期,浠水县遭遇罕见暴雨,白洋河水库出现险情。他主动报名加入防汛应急队,和队员们一起连夜奔赴一线:搬运沙袋、封堵渗水点、徒手挖排水沟,大家互相鼓劲,手上磨出了伤也没人退缩。经过合力攻坚,配合工程设备在堤坝打入一万根木桩,成功控制住险情。随后,他加入十人防汛突击队,和队友们一起吃住在单位,随身携带工具随时待命,共同筑牢群众的 “安全防线”。

疫情初期,他响应单位安排,参与防疫卡点执勤。当时,他新婚不到一个月,妻子作为医护人员也在抗疫一线,夫妻俩虽聚少离多,但常通过视频互相鼓励。执勤中,他和同事们带着简易防护装备开展排查,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,就耐心讲解防疫政策,让 “外防输入、内防扩散” 的要求落到实处。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,是那段特殊时期许多一线工作者的共同写照。

 

脱贫攻坚,在扎根基层中厚植为民情怀

 

自 2017 年驻村帮扶燕山村起,徐久红与工作队扎根村中,以协助、联系、沟通为要,走访知民情。改善基础设施中,工作队全力衔接:协助对接资金,硬化路面 1300 米,终结 “晴土雨天泥”;联系资源安装 33 盏路灯,点亮乡村夜路;沟通争取项目,建成 600 平方米文化广场及篮球场;协助推进卫生室改造,联系配备设备,实现 “小病不出村”。这些变化,既赖政策支持,更靠工作队穿针引线、持续跟进。

 

“输血不如造血”,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关键。贫困户罗秀斌在儿子外出务工后想发展种猪养殖,徐久红和工作队一起帮他对接政策,申请小额贷款,还联系农业部门技术员指导防疫和养殖技术,通过村里的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。在多方支持下,罗秀斌的养殖业逐步走上正轨,成为村里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。

 

八年来,徐久红在不同工作岗位上,始终以较真态度对待工作,以担当精神面对挑战,以务实作风服务群众。他的经历,是无数基层检察干警履职尽责的缩影 —— 在平凡岗位上,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,用扎实行动回应期待,践行着 “初心如磐、使命在肩” 的职业追求。